分喜糖、喝喜酒、闹洞房的婚俗
在江南的婚俗中,结婚的人家将许多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分给前来贺喜的客人,让大家分享新婚的喜庆新郎新娘用分喜糖的方式使打假分享自己的喜气,用喜糖作为一种润滑剂,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相处委实大有益处。
结婚的家庭要摆喜酒,邀请亲朋好友在一起欢聚,畅饮。酒宴过后,余兴未尽,年轻人要接着去闹洞房。闹洞房的习俗也由来已久,其中的妙处全在一个“闹”字,这里的“闹”是热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热闹”与“兴旺”是连在一起的,“兴旺”又与“发达”紧密相联,于是,越闹越兴旺,越闹越发到,就成为中国人闹新房习俗的心里基础。在婚礼上,无论怎么“闹”主人不许恼,无论怎么闹,客人都可获得‘我是为你助兴’的一种安慰。
汉代仅仅是“听”房,后来很快由听到闹,很多人把在新房中戏弄新娘作为一种乐趣。在历史上,因为“闹房”引起的诉讼不在少数,有的朝代甚至要求颁布法律禁止闹洞房。可是闹房一俗却延续千年不止。闹房之俗虽个有异,但它在婚礼中所占的地位则不亚于吃喜糖,喝喜酒。对于这种习俗的深层原因鲍宗豪先生在《婚俗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有过分析,他说:“纵观闹房之俗,驱使人们闹房的心里动机应该有二:其一,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冲动,想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中,克服既羡且忌的心里,平衡‘下意识’的冲动。其二是受兴旺发家心里的驱动,可谓是大多数闹新房之家苦于众亲戚‘闹’,而又乐于让他门‘闹’的心里。因为喜事都是热热闹闹的,热闹才有喜气洋洋的围;‘闹’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热气腾腾、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喜气’才能广扬,财路才能打开。”
当然,闹洞房一定主意要把握好“度”千万不可把“热闹”变成“胡闹”。否则,不仅不能为喜事添喜庆,还要凭添许多麻烦,搞一个主客惧恼,不欢而散。